![]()
农业农村部昨日(17日)公布,“十四五”期间,农业农村部、财政部批准的400个现代农业产业项目中主导产业规模和质量显着提升,带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。目前总产值已突破3万亿元,逐步形成以园区引领农业现代化的良好格局。现代农业产业园以种植基地为基础,以龙头企业为带动。通过“生产+加工+科技+绿色+品牌”,集聚技术、资金、信息等生产要素,打造建设水平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。 “十四五”期间,400家现代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公园进行了升级改造。到2024年,园区农产品加工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平均达到3.2:1,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.59。培育了五常大米、安化黑茶等近60个百亿元以上农产品品牌,比2021年翻一番。2024年,产业园区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将达到2523.2亿元,占全国份额的34%。加快培育农业新生产力。产业园建立了拥有1800家省级以上科研机构的产业技术研发平台,建立了3700余名主导产业专家团队,将一批新品种、新技术、新装备、新工艺的研究、开发和应用结合起来。建设了一批免耕农场、养猪场和建筑等智慧农业场景,孵化出海南万宁红瓜子基地、北大荒七星农场驱动大马力农机等一批创新成果。富民支柱产业加快发展。目前,工业园区平均总产值超过90亿元,其中总产值超过100亿元的工业园区98个。到2024年,园区内70%以上的农民建立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相关的关系。园区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3.3万元,高于全国农村居民平均水平。打破瓶颈,优化生态,激活农业全链条发展的“园区”动能。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,现代农业如何园区如何解决产业链分散、加工附加值低等短板,引领现代农业体系发展?让我们到现代农业产业去寻找答案。在浙江嘉兴秀洲区现代工业园区,一座水稻生物育种实验室尚未竣工。连日来,园区内外企业、机构纷纷选育水稻新品种。某实业有限公司首席专家 黄海翔:这里不仅可以鉴定水稻品种的品质,还可以测试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机制,加速新品种的选育。经农业农村部、财政部批准,秀洲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将于2024年开工建设。依托天府之国的区位优势,聚焦打造“长三角种业硅谷”。记者在产业园生物育种室看到,从生物分子育种试验、水稻分析,到生物表型监测,60余种先进育种设备一应俱全。实验室还打造了开放的育种共享平台,为水稻育种单位提供专业帮助。嘉兴市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谢敏:仪器、实验设备有60多种。传统育种依靠自然变异和杂交筛选,周期相当长,需要8至10年。通过生物育种技术,可以精确定位优良性状的基因,育种时间可缩短至3至5年左右。记者了解到,秀洲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一年多来,已建成项目33个,其中水稻生物育种实验室建设已完成过半。种业创新突破,建成万亩生产基地3个,育成新审定品种12个,制种繁育面积突破2.5万公顷。四大主要鱼类每年育苗5亿尾,种业产值近3亿元。嘉兴市秀洲区副区长邓建华:我们正在培育两条产值超过10亿元的全产业链。通过园区建设,聚集了28家农业龙头企业。一二三产业融合、科技实力增强,加快产业生态重构,形成“生产+加工+科技+绿色+品牌”全链条协调发展新格局。目前,企业总产值产业园内农业产业链规模突破75亿元。 (央视记者梁丽娟、王凯博、田其勇、陈晓阳、张琪)